微微之火,他们守护
2月4日晚,鸟巢中的“微微之火”,令世界惊叹!当晚,照亮冬奥的“微微之火”也在北京赛区、延庆赛区、张家口赛区火炬台点燃。
暮色四合。“鸟巢”西侧11.9米高的北京赛区火炬台上,一簇红色火焰在风中跳动。往来的人们总会驻足凝视,用手机定格下这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“微火”。但鲜有人知的是,一支近百人团队在默默守护它,直至赛期结束。
火炬运维指挥部在一间临建小屋里,满打满算十多平方米。“火炬是微火,您瞧,我们指挥部也是微型的。”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闻宇说,“这儿距离火炬台有180米。微火不太容易观察,晚上还好些,白天得走近仔细查看。”
2月4日晚,“微火”惊艳世界,这是百年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。也是打那时起,陆闻宇带领的团队就24小时在岗,守护这簇小小的火焰。
指挥部桌上的巡查表记录着技术保障人员每天的工作。这张表格密匝匝足有几十个检查项目,涉及氢气房、外管线和火炬台三个部分。在每天两次的巡检中,工程师要钻进火炬台下的机房里,“里头有电机等设备,因为空间有限,各种机器和设备排得很密,像是小型的钢铁森林。”负责技术保障的张范说,巡检必须静心凝神,哪怕一丁点儿杂音都不能疏忽。
除了人工巡检,指挥部旁边的智能化控制中心也相当重要,能够实时监测燃烧系数、氢气压力、电力线路、“雪花”火炬台和“飘带”的旋转速度等很多数据。就拿火焰检测来说,有紫外和离子两种监测系统,能够同时将数据汇总至控制中心,反映火焰的燃烧情况。控制中心同样有工程师,两班倒24小时值守。
这簇火焰这么小,会怕雨怕风吗?“当然不会!极端天气等各种困难,在火炬的设计阶段早已克服了。哪怕碰上12级大风,火炬也不会熄灭。”张范说,技术上已臻于完美,如今这样的悉心守护,为的是万无一失。
守护微火,靠的不仅是18人的技术保障团队,还有公安、消防、武警、应急等部门组成的安保组,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人员组成的服务保障组,三个组都要24小时坚守,算下来,总人数将近百人。
2008年,巨大的主火炬矗立在鸟巢,相隔数百米也能清晰看到熊熊火焰。今年的冬奥火炬不一样,它就在鸟巢和冰立方之间的景观大道旁,每一位来奥园的观赛者都能近距离观看。为了保证安全,火炬旁一直有武警和安保人员巡视。
虽然忙碌又辛苦,但运维团队非常有成就感。“在开幕式之前,火炬台建设是个保密工程,四周搭着围挡,就连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我在忙什么。”陆闻宇说,为了保密,他把北京赛区火炬台称为“大风车”。直到开幕后,大家才恍然大悟:原来“大风车”就是北京赛区的火炬台!
来来往往的人们,不管是观众、运动员还是工作人员,都喜欢掏出手机与火炬合影。陆闻宇巡视火炬时,常有观赛者请他帮忙拍张照片,哪怕再忙,他都欣然同意,还会顺带讲解一番:“‘雪花’火炬2分半转一圈,‘飘带’8分钟转一圈。所以每张照片的角度都不一样,您这张也是独一无二的。”
推荐阅读
近期热门视频
更多精彩视频,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,欢迎关注~